close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聚焦:河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實踐

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都要求改革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優化資金、技術、土地、人才等生產要素配置,提高利用效率,這是我省打造“三個高地”、實現“三大提升”的根本要求,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

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農業投入多、見效慢、風險大,廣大涉農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台中產後護理中心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四優四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實施瞭一系列政策措施。

財政涉農資金是政府對農業投入的主渠道,對社會資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然而,多年以來政府部門對涉農資金多頭管理,“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小石子投湖面激不起大波浪,資金使用效果受到詬病。

省政府堅持把推進涉農資金整合作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一項重要抓手,推進省級財政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2017年省級財政預算,農業專項資金由25個壓縮至5個,畜牧業專項資金由19個壓縮至4個,林業專項資金由30個壓縮至5個,水利專項資金由16個壓縮至5個。

同時,為瞭上下貫通,省政府出臺文件在全省貧困縣中同步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資金試點工作。

蘭考縣是國傢和省涉農資金整合優化試點縣,2016年全縣整合涉農資金共計6.1664億元。整合後,主要投向三個方面,用於脫貧攻堅2.6787億元,用於高標準糧田建設2.2852億元,用於農業農村生產改革發展1.2025億元,資金集中投放效果十分明顯。

相對於22萬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龐大的資金需求,財政投入猶如杯水車薪,我省主動作為,利用風險補償基金,為銀行分憂,為企業增信,以“小錢撬動大錢”。

河南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由省財政廳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資人責任,專註於支持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目前,省農信擔保公司已獲得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8傢金融機構授信,額度近300億元,相繼推出瞭銀擔合作模式、政銀擔合作模式、政銀擔保四位一體合作模式、政銀擔保投聯動支農模式。隨著模式的升級,利益相關方增多,風險進一步分散。截至目前,省農信擔保公司擔保金額達9.26億元,擔保餘額7.98億元。

省政府還成立瞭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農業貸款保證保險助推涉農企業融資,目前已獲得銀行授信超過34億元。農業貸款保證保險不僅提高瞭貸款的可獲得性,降低瞭融資成本,而且有效帶動瞭銀行和地方政府參與。

濟源市與國傢開發銀行通力合作,設立3600萬元的信貸補償基金,構建管理平臺、統貸平臺、擔保平臺、公示平臺和信用協會“四臺一會”,由政府確定的融資平臺統一貸款、統一還款,受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青睞,目前累計為112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3.43億元。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融資方式。

科爾沁牛業公司聯合新野縣政府成立河南中牧聯合擔保公司,為肉牛產業集群內的相關企業和規模種養戶擔保。僅去年,金融機構就放款3.6億元,有效緩解瞭種養戶資金緊張局面,構建瞭龍頭企業和種養戶協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調查中發現,雖然在資金問題上政府采取瞭很多措施,但多數涉農企業仍感到不解渴。他們呼籲,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加大風險補償金籌措力度,推動涉農金融機構回歸本位,多管齊下解決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進步

在遂平縣實地調研,有兩項科研成果引起我們的濃厚興趣。

一臺售價9萬元的無人機每天可噴灑農藥300畝至600畝,噴灑效率高,施藥效果好,節水環保,相當於30至100個人的效率。有一傢公司,長期專註於彩葉苗木的引種馴化和新品種培育,現有8個品種獲得國傢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其中金葉槐新品種每棵售價4000多元,2016年該企業利潤率高達60%。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省農業科技力量雄厚,先後組建國傢“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棉花生物學國傢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傢重點實驗室、國傢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傢級和省級科研平臺,擁有3位兩院院士、6傢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7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3個國傢級農業科技園區,較好地支撐瞭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的基礎在育種,保障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在育種,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根本在育種。

以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為學術帶頭人的研發團隊,長期致力於小麥品種研究,其研發的“矮抗58”已累計種植2.6億畝,增產小麥121.1億公斤,於2013年獲得國傢進步一等獎;BNS型二系雜交小麥填補瞭世界雜交小麥的空白,畝產最高達898公斤。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帶領他的團隊,培育早熟、高產、高油系列花生品種32個,累計推廣1.05億畝,增產花生21億公斤,覆蓋全國花生種植面積的1/10、河南種植面積的1/3;創建瞭花生遠緣雜交育種技術體系,實現瞭育種技術的重要突破,居國際領先水平。

濟源市綠茵種苗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傢級蔬菜種子繁育基地,與孟山都、先正達、農友、瀧井等國際種業集團建立瞭長久的業務合作關系,其白菜、甘藍、蘿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雜交種子生產技術居國際領先地位,先後在河南、雲南等地建立瞭穩定的制種基地1.35萬畝,帶動專業化蔬菜制種戶4000餘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支撐在科技,在於加快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技術。

近年來,我省著力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設基層農技推廣站1030個,覆蓋瞭4.36萬個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92%。與此同時,通過實施專項技術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全省8000多萬畝小麥實現瞭“一噴三防”全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7000萬畝,全省深松整地面積達1000萬畝。上述舉措為加快我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瞭有力的科技支撐。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進步。在調研中大傢反映,我省在農業科技支撐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農業科技具有很強的公共品屬性,我省農業科技投入水平與農業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農業科技供給與需求脫節,農民的實際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農民科技意識不強,經營規模偏小,采用新技術的意願較低。雖然建起瞭基層農技推廣站,但缺乏農技人員,也沒有形成有效的運營機制,作用得不到應有發揮。必須深化改革,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盡快打通科技成果上山下鄉的“最後一公裡”。

喚醒沉睡的資源

農村產權虛置,不能交易和流通,造成部分資源閑置,基本上成瞭“死”資源、“死”資產。

作為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第一步,我省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大頭落地,讓農民吃上瞭定心丸,並為經營權抵押貸款和土地流轉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全省9個國傢級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共發放經營權抵押貸款3.3億元。

長葛是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之一,專門成立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中心,建立瞭風險補償金、抵押物處置收益補償、引入保險、政策獎勵等四項機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價格制,有效調動瞭金融機構參與的積極性。到2016年年底,現有存量農地抵押貸款13筆,金額1173萬元。

作為國傢級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村,濟源市承留鎮花石村遵循“依據法律、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則,科學確定集體成員身份,從813個村民中確定股權享有對象693人。同時下力氣搞好項目謀劃和經營,去年以來,成功投資建設瞭滑雪場項目、元宵節燈展項目等,參與的股東都從中獲得瞭可觀的分紅收益,確保瞭股份合作社資產保值增值,農民群眾有一定獲得感。

長垣縣於2015年2月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縣。兩年多來,該縣圍繞“誰來入市、哪些地可以入市、怎麼入市、收益如何分配、城鄉統一市場如何建立”5個核心問題積極探索,取得瞭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縣已入市地塊22宗323.9畝,為入市試點提供瞭全域化樣本。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各地情況看,“兩權”抵押貸款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還不多,農民從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中的獲得感還不強,企業利用入市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獲得抵押貸款還面臨不少困難,必須大膽創新,重點突破,使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取得預期效果。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挑大梁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傢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現實需要,是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客觀要求,是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須建構的四梁八柱。

一個龍頭企業可以興一片產業、強一級財政、富一方百姓。

目前,我省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835傢,其中國傢級龍頭企業60傢、省級龍頭企業760傢,為帶動我省農業發展作出瞭重大貢獻。

農民專業合作社上聯龍頭企業、下接千傢萬戶,把分散的農民組織台中月子中心價錢起來,抱團發展。

葉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台中坐月子中心費用迅速,由10年前的幾十傢猛增到現在的511傢,各類產業化組織固定資產總值6.63億元,帶動農戶4.5萬戶。

原陽縣太平鎮的原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產原陽大米,主打都市生態遊,目前流轉土地1200餘畝,托管土地2萬餘畝,入社群眾達500多戶,還帶動周邊20多個村的2000多農戶實現瞭共同富裕。

傢庭農場具有傢庭經營的天然制度優勢,又具有規模效應,是農戶傢庭承包經營的“升級版”,代表瞭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位於社旗縣的盛康傢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9000餘畝,其中流轉土地2500餘畝,托管土地6500餘畝,擁有各種農機設備50餘臺(套)。盛康傢庭農場註重完善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訂單農業統籌生產經營,積極推廣應用智能灌溉、機種機收、測土配方等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土地利用率、投入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明顯提高,現已成為豫西南最大的綜合性傢庭農場。

農村發展,最缺的是人才。

近年來,汝州市大力實施“能人回歸”工程,規劃建設瞭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和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制定瞭創業創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新80條扶持政策,設立瞭3000萬元的返鄉創業扶持基金,累計為返鄉創業人員發放小額貸款7500多萬元。對優秀返鄉創業人員在政治上給予榮譽,在2017年人大、政協換屆中,全市有38名返鄉創業人員當選為市鄉兩級人大代表,兩人當選為市政協常委。在政策的有力推動下,2.6萬名汝州籍在外農民回鄉發展,開發各類就業崗位4.5萬個。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必須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這已成為各級各界的共識。(餘正言何報文)
arrow
arrow

    txu56n9xk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