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本報訊】
從一個在台灣住宅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不能因為房價漲就一個新稅制、房價低了又一個新稅制,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長治久安的美麗居住環境。
英國和德國的雜誌在分析亞洲四個經濟引擎,包括韓國、中國、台灣、泰國,繁榮的經濟背後就是美式小木屋建造垃圾的居住環境。過去我們用政府的公權力來訂定房屋、土地的價格,來抽地價稅、房屋稅,這樣子會不會反應在居住品質上?我研究發現,在日本是用固定資產稅跟都市計畫稅,來決定你的居住佔用的公共利益,應該付出的代價;在美國他是用Taxable of value,用土地、房屋、整體的環境及改良物,來計算居住環境的價值,根據這個價值來判斷應付的代價。美國是以County做為徵稅的區域,一共有3143個徵稅區,每一個稅區裡面又有不同的分區,甚至於他最高的稅是中位數收入的8%多,最低的是0。
稅從哪歐式小木屋建造裡來?到哪裡去?必須要讓納稅人知道。稅是地方稅,它的意涵、法源、權利、責任在哪裡?價格跟價值,價值才是關鍵。稅是長期的,費是短期的。
還有一個制度就是量出為入,每年的稅率都在動,今年要做哪些事情?要用多少錢?才決定今年的稅率要多少。
政府要提供一個讓大小木屋建造家可以安心居住的環境,這些概念也許需要全盤的來思考。我們需要一個健全的稅制,讓大家可以安心的住在這裡。
41F1B428689CCDA1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