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8月,薊州新城首批3.2萬還遷農民住進瞭寬敞、明亮的新社區,居民的生活條件有瞭很大的改善。
薊州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謝蕓茹表示,新城選擇瞭生態環境好、有山有水的地區建設,區域綠化率達到瞭43%。
從平房到樓房的轉變,居民的生活也如從平地到高樓的提升,實實在在的改變,贏得瞭民心。“津雲”—前沿新聞記者來到瞭社區居民仇玉環的傢中,曾經居住在水庫南岸,靠打魚為生的一傢人,如今在新房子裡過上瞭新生活。
仇玉環營業用抽油煙機在新傢裡開始瞭新生活
“現在我和愛人在社區做保潔和安保工作,領工資的日子比打魚穩定多瞭。”仇玉環說。
薊州新城各種配套設施齊全,幼兒園、小學、中學等都在社區周圍,孩子們上學也更加方便瞭。
“二兒子以前上下學要走好幾裡路,傢長也不放心還得接送。現在在社區對面的薊州油煙處理機價格區第八小學就讀,學校太近瞭,根本不用接送。”仇玉環說。
“不僅入學方便,學校的師資水平也是全區最好的,很多住城區裡的傢長都想盡辦法把孩子往‘八小’送。”薊州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謝蕓茹說。
靜電機推薦
薊州新城幼兒園
購物場所就在傢門口
農民入駐新社區以後,謝蕓茹沒事就和同事們去居民傢中走動走動。記得有一年供暖期入戶走訪的時候,謝蕓茹問一位大娘傢中的暖氣還行嗎?老大娘拉著她的手說:“閨女你看看,冬天穿單衣,咱們搬遷真好啊。”
目前,薊州新城為還遷居民打造“四金農民”:一是薪金,搭建五大就業平臺,5600名需求就業的人口,已經實現瞭63%的就業率;二是租金,戶均兩套住房,可以出租,收取租金;三是股金,每人享受4平方米的公建商業配套作為股金,取得盈利之後進行分紅;四是保險金,按照城鎮居民標準為農民上各種保險。
除瞭“四金”保障,薊州新城還建設瞭綜合服務中心,居民們可以在社區內跳舞、下棋、練書法等。新城文藝協會現在已經有28支隊伍瞭,很多節目都得到專業人士的稱贊,說居民們演出瞭“演員味兒”。在傢門口的商城、影院等休閑文化設施,讓居民們以前想要但又不便實現的文化生活也得到瞭滿足。
薊州新城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薊州新城不僅加快瞭薊州區城鎮化步伐,也促進瞭城區化管理的轉變。謝蕓茹介紹說,居民們從過去被動管理,到現在主動參與管理,真正實現瞭社區自治。“薊州新城成立瞭志願者隊伍,志願者可以用志願服務換積分。比如居民們可以通過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獲得積分,在自己需要幫助時再用積分兌換。”謝蕓茹說。
薊州新城5年來的巨大變化,是天津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縮影。2017年,天津將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重點推動軍糧城、新立、辛口、咸水沽、八裡臺、青光、潘莊等28個鎮村的33個在建小城鎮項目進程。到2020年,天津將有50萬農民從分散村莊遷入小城鎮居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